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11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75节 (第1/3页)

    ??这个举动意味着钱庄正式并入朝廷户部,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质上。皇室退居其次,拥有检察权与决策权,不再直接干涉钱庄的具体业务与运作。

    ??五月二十六日,楚王朱桢、蜀王朱椿、辽王朱植等上书,请旨出海经商。皇帝三次推辞不准,后念其心意已定,特命水师于勃固岛、苏门答剌岛选址,为其营造王宫,并由水师承担其安全,轮流护卫。

    ??朱植对这个结果并不太满意,自己也想学习燕王,获一块海外封地,可看皇帝的态度,并没有给封地的意思。

    ??不过这样也好,出海去吧。

    ??随着环球大航海即将出航,一旦他们返回,未来海洋将成为炙手可热的存在,无数船只都将出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南洋也是好地方,不要护卫,咱要商队,商队足够大,就能活得足够滋润……

    ??朱允炆最终还是送走了一干藩王,虽然有些不舍,虽然他们是主动请求。再多虽然,也抵不上一句:

    ??但是,朕需要你们离开。

    ??是没有威胁,可总在大明待着,除了促进消费就是玩垄断,这不合适,跑得远远的,你好他好,大家都好……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金陵留守,四选四

    ??并不是所有藩王一并离开,像是安王朱楹,二代秦王朱尚炳,二代晋王朱济熺等,全都留在了金陵。这些藩王承担的一个使命,就是给朱元璋扫墓看陵。

    ??当然,朱允炆并没有囚禁他们于金陵的意图,允许他们在报备地方安全局的情况下,出金陵游览大好山河,允许他们发展个人爱好,只要不违法乱纪,不害民伤民就好。

    ??应天府衙收到诏令,不得与藩王有任何形式的联络。藩王有事直接找礼部留守在金陵的官吏,不需要与地方府衙沟通。

    ??解缙、杨士奇、杨荣、梅殷四人进入武英殿。

    ??行礼之后,解缙递上一份文书:“皇上,关于金陵留守人选,内阁与兵部、五军都督府经过商议之后,最终拟定三人,以供皇上选任。”

    ??朱允炆接过文书,打开看去,只见上面写了三个名字:

    ??梅殷。

    ??盛庸。

    ??平安。

    ??每个名字一旁,标注了考量的内容。

    ??虽说大明即将迁都,可金陵毕竟是龙起之地,是太祖皇帝选定的京师,又经过多年营造,别说整个大明,就是整个世界,也找不出比金陵城更大的城池了。

    ??何况金陵地理位置很是重要,又是大明的冶炼、造船、粮仓等中心,这里有支撑北平漕运的最大粮仓,有不能不加以保护的钢铁造船厂,蒸汽机制造中心,有第一条正在运行的铁路……

    ??金陵需要留守一部分军队,而这部分军队的数量并不在少数,至少需要五万,额外还需要至少五千水师。

    ??对于已经解决了诸多强敌,完全转向内治振兴的大明来说,地方上留守五万军队,是一支庞大的军队,即便是大同、宣府、甘肃、乌鲁木齐等军事重镇,其日常驻扎兵力不过三至四个卫,两万上下,只有发生战事时才会从周围卫所抽调兵力,继而集结更多战力。

    ??如今金陵驻留如此多军队,为了避免出乱子,必须选择合适的人选留守于此。否则藩王再与留守之人结合,站出来喊一句:这里是太祖登基之地,我也要在这里登基,奉天而立……

    ??到时候总还是会出岔乱。

    ??梅殷、盛庸、平安都是很好的留守人选。

    ??梅殷是朱允炆的姑父,太祖的女婿,忠诚上并无问题,也没有任何野心。

    ??盛庸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军功,对朝廷赤胆忠心,能力出众。

    ??平安是太祖收的义子,他多年留守北平,训练出了北平新军,参与过宁王打鞑靼的战争,燕王打鞑靼的战争,有着丰富作战经验,且多年治理军队并无乱子。

    ??朱允炆想了想,提笔又加了一个名字:

    ??何福。

    ??何福这些年病患缠身,留守大宁几次告请休养都没有得到应允,现如今兀良哈都没了,大宁的战略意义已不那么重要,可以让何福回来养病了。

    ??朱允炆看向解缙、杨士奇等人,道:“命梅殷、盛庸、平安、何福共同留守金陵。梅殷负责文书事宜,盛庸监军,平安总理治军练军,何福对接后勤局分部,承担后勤供应事宜。你们意下如何?”

    ??解缙、杨士奇没有意见。

    ??杨荣看着朱允炆,原本是希望他三选一,结果他给出的是四选四。

    ??不过这样也好,梅殷性情懒散,也就弄弄文书可以,让他去处理军务,练兵,估计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将盛庸、平安、何福等人调到金陵来,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彼此制约。

    ??梅殷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从感情上来说,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