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第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节 (第1/2页)

    ??与其如此,不如……

    ??寒芒闪过,刀光匹练

    ??“刺啦!”

    ??破风一声,谭克格不可思议地捂住自己脖子

    ??热血喷溅而出,瞪大了眼睛,嘴角支支吾吾流出血沫。

    ??“我等愿降天军!”

    ??“开城献降皇帝陛下!”

    ??在赵任及其亲卒的带动下,为数不多的满清监军被杀,城楼上清军汉卒开始成片倒戈。

    ??朱由榔和一众将领抬头望着尚在弥漫硝烟中的城楼,厮杀声渐渐平息。

    ??“哐当!”

    ??巨响之后,城门轰然打开,阵阵欢呼声从对面传来。

    ??漳州克复。

    ??隆武二年,十一月二十八,大明天子亲征福建。

    ??十二月初四,漳州府治龙溪县克复

    ??十二月初六,长泰县克复

    ??十二月初九,南靖县乡民趁乱擒杀清兵,迎明军入城。

    ??十二月初十,漳浦县县丞陈浚擒清廷知县反正。

    ??十二月十二,兵部侍郎张家玉、明军将领余龙率一万二千军向漳平、龙岩一线进发。

    ??而此时,清军于惠州大败,明军直逼闽南的消息已经传开。

    ??江南震动!

    ??李成栋乃是清军之前攻取镇压江浙的汉军主力之一,在江南很是有一番凶名

    ??如今却传来李成栋身死军灭的消息,实在让江浙一带士大夫和百姓震撼!

    ??而佟养甲在满清虽不是核心将领,但也并非无名之辈!

    ??况且明军主力已经攻取漳州府大部,一副要将拿下整个闽南的架势

    ??大明打回来了!

    ??第11章 郑成功与鲁王

    ??曾经的南京城,如今的江宁府依旧人烟喧闹。

    ??得益于钱谦益等一众识时务的“俊杰”,南京城由于主动投降,在清军南下时倒是没有像扬州那样遭受大的破坏。

    ??“果真!”

    ??顾炎武惊喜形色,起身踱步

    ??“未想到天军果然获此大捷!”

    ??前两日也有清兵于惠州大败的消息流传,未曾想明军已经兵至闽南!

    ??将近三万清军被歼,连克六县,光复漳州

    ??自弘光、隆武朝廷破灭,这样的捷报已然很久没有听闻了!

    ??更不必说,天子亲自披坚执锐,鸣鼓而征,涅盘于绝境;振武于偏方。

    ??谁言太祖无后乎?

    ??顾炎武立即回首对来人道

    ??“如今圣天子英明神武,我等当从驾辅之,你回去告诉陈人中,我不就将会赴太湖,举义之前,不若先与南方朝廷和鲁王相通,以求策应!”

    ??“小人明白!”

    ??来报的信使领命而下

    ??顾炎武忽然想到了些什么,却是皱起眉来

    ??鲁王……

    ??之前鲁王号称监国时就与同时期的唐王也就是隆武帝双方发生过冲突,如今南方朝廷新立,之前南方朝廷在两广也就罢了,如今大军进入福建,而福建又是支持鲁王的郑氏势力的活动范围。

    ??双方会不会……

    ??不是顾炎武心里黑暗,但毕竟南明朝廷有过前车之鉴啊……

    ??……

    ??海风呼啸,将宽大的船帆高高鼓起,舰首劈开两侧起伏浪花,十数艘五百料以上的大型福船正在离岸不远的海面上行驶。

    ??一名留着短须、剑眉高耸的年轻将领带着身后十余名部下,面向南方,单膝拱手跪地。

    ??海风吹过甲板,军旗猎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卿公忠体国,毁家纾难于倾覆之时;舍身效命于危扰之际,抚民靖边,整军以抗胡虏,气节骨梗、屡克功勋,为国朝所赖……”

    ??一名年轻的大内中官手持圣旨,大声朗读

    ??郑成功跪在下方,却是心中如海浪般波澜起伏

    ??前几日他已经获悉了南方朝廷于广东大捷,斩杀佟养甲、李成栋,又直趋闽南,克获漳州。

    ??他第一反应是不信的,但是反复确认之后,便惊讶万分了。

    ??自佟、李作为清军先锋,一路杀至闽南,虽然也遇到过不少反抗,但却从未遭遇过重大损失。

    ??如今却突然传出佟、李清军不仅被歼,而且大本营漳州也被明军收复,这实在是让人对曾经一路内斗、一路溃败、一路逃窜的南明朝廷刮目相看。

    ??无论如何,得此大胜之后的小朝廷必将威望大增,恐怕各路抗清义军也不得不报以尊敬了。

    ??而这也正是郑成功所担心的,郑氏本来是支持隆武朝廷(实际上是企图控制隆武朝廷),隆武朝廷覆灭后,自己父亲受洪承畴劝说降清被清廷软禁,而自己率军出海坚持抵抗,一直以来又是以鲁王监国为尊。

    ??现在刚刚大胜的天子遣使携旨意而来,实在是让他万分忐忑,唯恐夹在鲁王与南方天子间受到清算。虽说郑氏本就自成体系,并不惧朝廷,但想要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