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31) (第3/3页)
缘由,还真有可能会信了。 那墨然和公主一同去吧。她道,杏眼一弯也随她轻轻笑起来,几日而已,不打紧的,待回来后墨然一定抓紧补回落下的课业,不叫公主费心。 明明两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却非要个个揣着明白装糊涂。 秦语辞闻言摇头,渐渐收敛了笑意,看向林墨然的脸,突然抬手拉住她的手腕。 本宫不准。她道,难得用严厉的语气同她说话,明明声音凛冽,可头却是低着的,叫人丝毫看不清她的表情,只能注意到她指尖的温度。 分明带着些许的凉意。 在下一刻,林墨然下意识的抬手握紧她的手,沉默半晌,最终竟还出言反问一句:公主为何不准? 她道,几乎一辈子的勇气都要用在这里了,虽说心里也裹着恐惧和害怕,却还是强定心神,认真问她:或许是公主怕我受不了行程之苦,可墨然明明前不久才同公主远行寻过赵老。 或许是因为公主怕我拖了大家的后腿,惹事添乱,公主放心,墨然不是那样骄纵的人。 又或许公主是怕墨然惧怕前线的战火,可墨然曾经分明说过,只要有公主在,墨然便不会觉得害怕,也不会遇到任何的危险。 既如此,眼下便再无任何忧心之处,请公主放心大胆的带上墨然。 果然她什么都知道了,小嘴也如之前一般,叭叭个不停。 可也有不同,这次的她全然不像鹌鹑了,毕竟小小鹑鸟,哪有墨然万分之一的勇敢。 秦语辞应声重新抬眸,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林墨然竟从她的眼底看到了几分水汽,但不出片刻却又转瞬即逝,化作笑意重新绽放开来。 就连语气里也是带着笑意的,柔声问她:墨然可知自己在说些什么? 墨然知道。林墨然连忙道,意识到自己刚才有点失态,连忙轻咳一声恢复成平日的样子,认真求她,请公主带上我吧,虽然墨然不会舞刀弄枪,没有公主那般神勇,但前线艰险苦闷,多一人也总是多个照应。 我可以为公主洗衣做饭,讲故事为公主排忧解难,就算不慎死了,那也定会化作一块坚石,做为公主成功之路的铺垫。 看来自打知晓此事后便想了很多,就连死后的事情都想好了。 秦语辞应声摇了摇头,停顿片刻,随之缓缓起身,竖起食指抚过她的唇边做噤声状。 身形映在烛火的影里,眼底合着细碎的光点,轻声告诉她:墨然不说死,本宫不是同你说过,叫你仔细这条命,定要好好的活着。 曾经答应过的事,哪有反悔之理。 没想到她还记得曾经的约定。 见她这样说,林墨然连忙点点头,当真顺着她的意不再说了,可沉默半晌,却还是忍不住小声问了一句:公主还未告诉墨然你的答案。 声音里满是赤诚和温暖。 听的秦语辞随之便笑了,回身拿起桌上未写完的信,利落揉成一个纸团置于炭火中,任凭其灼烧销毁。 再之后,她在火光中抱紧了眼前的人,用了很大的力度,抱的很紧很紧,紧到几乎要将她嵌到自己的身体里。 这才启唇认真吐出几个字来:墨然看到了? 这便是本宫的答案。 第四十三章 同甘共苦, 向来是最浪漫的事。 同生共死更是。 前线的战事愈发严峻,不能再拖,出征前理应举行仪式, 但碍于时间紧迫,秦语辞直接出言拒绝了,只求皇帝尽早拨下大军,能够快些出发。 前线的将士都在英勇奋战, 她又有什么资格留在宫中享乐, 救援晚到一分,便多一分的危险。 其实起初皇帝也并不愿意。 他就这么一个嫡女,虽说天家并无绝对的亲情,可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 终究还是疼爱的, 怎么忍心她到那种地方去征战, 就算她骑射再好, 功夫再了得, 这种要命的事也不是说着玩的。 实在是时间不等人, 如若时间充足,或许他们会找到更好的选择。 最后反倒要秦语辞出言安慰他, 并且列举了许多古时的例子, 验证自己定能和那些先辈一样, 打一场漂漂亮亮的胜仗,为百姓解忧, 为天家争光。 况且女儿是大昭的长公主,是流传着天家血脉的乾元。她道, 声音平淡, 好似并不惧怕即将到来的任何危险, 历代少有册封嫡女为长公主的例子,这便更加说明了父皇对女儿深切的希望,女儿岂能辜负 说来说去,到底去意已决。 辞儿终究还是长大了。 皇帝最终还是点了头,将朝中的几批精锐拨给她,随意听她调遣,并且配备了数千匹骏马,各式精良的武器。